止庵:張愛玲的“早期作風”–找九宮格交流文史–中國作家網

要害詞:張愛玲 早期作風 止庵

“‘才盡’也就隨他們往說好了,先要過了本身這一關。”

——張愛玲1990年1月9日致宋淇佳耦

張愛玲1989年9月3日致信宋淇佳耦云:“幾篇短文只改完了一篇,……權且先寄了來,只為了本身想衝破寫不出工具的瓶頸。”該文即《草爐餅》,同年9月25日頒發于《結合報》副刊。此前她曾墮入“人蟲年夜戰”,不竭搬家住處,非但時間都曠廢了,還有嚴重喪失,見1986年12月29日致宋淇佳耦信:“檢核工具的時辰,發明《海上花》譯稿只剩初稿,很多重復,四十回后全無。定稿所有的喪失,除了回目與英文短序。一會兒震得我六神無主,腳都軟了。原來高高的一疊定稿一向看著煩惱,想送往復印,常往的一家關了門,另兩家頁數多了就每次漏印兩頁。要分好些次送往,耽誤了。后來在Serrano[塞拉諾]很多built-in[內置]的櫥柜內躲來躲往防fleas[跳蚤]。生怕分開Serrano后就曾經沒有了,一向懷疑不全。寫這封信其實painful[苦楚]。”張愛玲翻譯《海上花傳記》始于1967年,以后她再也未能從頭完成這份定稿。宋淇1984年7月5日致張愛玲:“邵氏公司方面有德律風來,制片部準備為這部戲上映而出一本特刊,盼望你能為這本特刊寫一篇文章。”張愛玲同年7月17日致宋淇佳耦:“促寄這篇短文來,過天再寫信。”整整五年半多,她只寫了這么一篇三百字的《回想〈傾城之戀〉》,1984年8月3日在《明報》刊登。

在此時代,唐文標主編的《張愛玲材料年夜選集》于1984年6月由時報文明出書工作無限公司出書,此中影印了張愛玲不少舊作,包含向未支出集子的《散戲》《中國人的宗教》《“卷首玉照”及其他》《雙聲》《氣短情長及其他》《我看蘇青》和《富麗緣》等;張愛玲另一篇舊作《小艾》經陳子善發明,亦重刊于《明報月刊》1987年第一期。為應對“盜印”計,皇冠出書社接踵發布張愛玲著《余韻》(1987年5月)和《續集》(1988年2月)二書,編纂之事均由宋淇等人代庖。《余韻》所收《小艾》系委托皇冠編纂陳皪華代為刪改;《續集》卷首那篇《自序》,除開首一段——“書名‘續集’,是持續寫下往的意思。固然也并沒有結束過,近年來寫得少,註銷后常有人沒看見,認為我停筆了”——截取自張愛玲曩昔一篇殘稿外,其余部門皆為宋淇代筆。

《草爐餅》之后,張愛玲又有《〈草爐餅〉后記》和《‘嗄?’?》二文,分辨于1990年1月20日和2月9日在《結合報》副刊上頒發。身后面世的《一九八八至——?》,年夜約也寫在統一時代。此前她幾回再三表現:“今朝就想寫點工具,等倉庫題目處理了,再把《海上花》譯文收拾出來,不想寫考證。”(1988年12月27日致宋淇佳耦)、“我想我們都應該愛護剩下的這點時光,我一天寫不出工具就一生成活沒上軌道。”(1989年3月6日致宋淇佳耦),此刻終于開端了平生最后一個寫作時代,——襲用一句講得濫俗的話:留給她的時光未幾了。

關于《‘嗄?’?》無妨順便略說幾句。1989年5月20日至30日,《結合報》副刊連載簽名張愛玲的片子腳本《太太萬歲》。張愛玲同年6月29日致宋淇:“《太太萬歲》對白本經影片公司抄手濫改零落。”《‘嗄?’?》中亦云:“在《結合報》副刊上看到我的舊作片子腳本《太太萬歲》,是對白本。我那時沒見過這油印本,直私密空間到此刻才發明影片公司的抄手代改了好些語助詞。最觸目標是很多原來一個都沒有的‘嗄’字。”這里顯然有個誤解:該腳本系“由噴鼻港科技年夜學鄭樹森傳授依據片子上映本收拾復原”(陳子善《〈沉噴鼻〉編后記》),并非出自“影片公司的抄手”的“對白本”,也最基礎沒有“油印本”存在。張愛玲說:“對白本一切從簡,本就請求讀者支出太多的心力,往琢磨想象略失落的舉措臉色與場景。哪還禁得起再亂花語助詞,又有整句整段漏抄的,常使人看了似懂非懂。在我看來其實有點悲傷慘目,否則也不值得加上這么些個闡明。”諸這般類的題目,其實應當由收拾者擔任。后來列為“張愛玲選集18”的《沉噴鼻》(皇冠文明出書無限公司2005年9月出書)所收另一部片子腳本《不了情》,也是用異樣措施“收拾復原”的。不外我們了解,在一部片子的拍攝經過歷程中起決議感化的是導演,即使是對白,演員扮演時也會由導演設定有所增減修改,不成能逐字逐句照念腳本。是以依據上映的電影“收拾”,并無從“復原”編劇的原作。前幾年上海某加入我的最愛家曾展現張愛玲《太太萬歲》手稿,計一百三十多張紙,二百多頁,四十二場戲,上有大批修正字樣,有些是他人的字跡。假如得以收拾出書,卻是一部她的“佚著”。

在張愛玲最后這一個寫作時代,其如薩義德所謂“早期作風”有兩個能夠的標的目的,落到實處即“虛擬”與“非虛擬”是也。宋淇1988年3月8日致張愛玲:“……尤其是你此刻生涯正常,如不竭有新作品問世(最好除了寫年夜陸的散文外,再寫幾個短篇,未來另寫中篇或長篇,這才是你真正的métier[優點],仗以成名和滯銷的東西。),我想盡對沒有題目。”自從《小團聚》和《同窗少年都不賤》被棄捐以后,張愛玲一向沒再寫過小說。兩人一度從頭會商她已經預計寫的以曹禺的故事為原型的《謝幕》,但隨即不了了之。張愛玲1990年1月9日致宋淇佳耦:“想寫的兩三篇小說都還缺乏一點什么。比及寫出來也與出選集有關了。”同年2月15日致宋淇佳耦:“我一向想寫一個中篇小說《美男人》,好兩年了,有一處沒想妥,先把兩篇散文寫出來再說。”宋淇3月18日致張愛玲:“我提出你應把《美男人》看成下一個步驟驟的重點,這并不是說下一篇就是它,而是盡力把它想通,算是一個‘節骨眼兒’好了,想法處理或戰勝它,甚至拈輕怕重也可以。這篇小說一頒發,立即會有一飛騰,由於標題淺顯而諂諛,可以在《皇冠》和《聯副》同時註銷,必可顫動,出書商和讀者對你產生愛好,信念更不在話下。散文只不外是‘吊嗓子’罷了,不是正式開腔唱戲。假如再多寫幾篇散文,又可以出一本:《美男人及其他》集子了。”

張愛玲最后打算寫的小說中,獨一留下標題并與宋淇詳細會商過內在的事務的就是這篇《美男人》。她4月22日致宋淇佳耦:“《美男人》內,臺灣來美的一對佳耦,南方人,自嘲‘兩人都是加年夜結業的,成果開超等市場!’我想他們讀最不難的一科如社會學——企管也不太難?結業后再讀博士以便居留(’60年間)?不是加年夜也是東岸或中西部名年夜學。此后佳耦都任務(商行之類。如讀社會學干本行只能做social worker[社工]或教書?),可是感到耕人之田沒前程,仍是本身開店。家道相當好。在LA盤下這爿店的時辰,兒女都年夜了,兒子讀醫,女兒進私立黌舍(貴族化女校?上帝講授校?固然他們不信教)也許曾經在別處開過超等市場。這些佈景只需求提一聲。請等下次來信再告知我,不忙。”4月30日致宋淇佳耦:“關于《美男人》我想問的有一點是六〇年間畢了業不讀博士,有個人工作就可以在美居留?”宋淇5月1日致張愛玲:“《美男人》兩配角最好讀Business Administration: Professional(applied)工商治理(不是企業治理),社會學并不像你說那么不難,社會任務還有social work[社工]系,屬于professional(applied)[利用專門研究]的學科,而社會學是pure[純]學術,另一部份現已分出往為anthropology人類學—考古學。B.A.結業生開超等市場,似乎有點年夜材小用,帶有irony[譏諷的]滋味。……比擬起來似乎以Berkeley[加州年夜學伯克利分校]、Wharton[賓州年夜學沃頓商學院]、Harvard[哈佛商學院](你住過Boston[波士頓])最適合。讀什么課程,……你先將二人主修那一系告知我,然后我可以將該系的課程闡明影印寄給你。又,我們學院的教員十九都是MBA,然后是ph.D.,B.A.很少有博士的,只要一位教員是Indiana[印第安納]年夜學的DBA,BA的博士。在美國這一行的天之寵兒往往是年夜學的Engineering[工程學]學士,進得廠,然后是MBA,然后再讀Law[法令](要三至四年),由於美國經商十九牽扯到法令題目。若有以上三學位,比博士還吃噴鼻得多。五十年月我姊姊和姊夫在三藩市開了一家小型store[商舖],苦不勝言,由於用不起工人,manual labor[膂力休息]就把他們熬煎得逝世往活來,不消說此外,把一紙箱牛奶或coffee[咖啡]從門外搬到架子上往就要你都雅。做了幾個月,委曲把本身的膳宿賺出來,后來以賤價讓失落了。此刻當然分歧,超等市場大要用飛機場裝行李的推車,簡便得多。六十年月或許已有電盤算機,未必有personal computer[小我電腦],較之五十年月不成同日而語。”5月17日致張愛玲:“你所問的在美居留題目,有個人工作要看雇用你的公司,假如是著名的年夜機構,以為需求你,只需出頭具名請求,無有不準。如是小公司、小廠,尤此中國人本身辦的,就不克不及算數。有了博士,那時大都留上去任教,居留不成題目。”張愛玲6月6日致宋淇佳耦:“美男人被很多作明星夢來LA的少女看中,小說寫他離婚顛末與離后情況。曩昔的學歷只略提一筆。他們佳耦同親,同選一科最不難的,能讀博士的,與以后的個人工作也許也有關。不是專門人才,至公司不會任用,一個在美國人開的小商行,一個是華人開的(什么生意?)。還沒脫手寫,盡對來不及了,越是想趕越是沒有。……忘了說美男人的超等市場就是他們佳耦倆,周末後代來相助。后來才雇了小我幫卸貨等等。他們是山東人,也許比Stephen[宋淇]妹妹妹夫力量年夜。”宋淇6月30日致張愛玲:“突然想出來,《美男人》兩位配角,可以讀教導,最不難讀,博士稱號為ED.D.,不是PH.D.,專為美國人而設,凡美國中學教員非有ED.D.的頭銜不成,讀的黌舍還有Teacher’s College[師范學院],以別于文、理、工、醫等學院。最著名的是Columbia[哥倫比亞]的Teacher’s College(實在是中國人的教導或師范學院),我熟悉該校兩位博士,英文都欠亨。美國各州立年夜學都有這科,目標在為本州中學練習師資。二人讀了ED.D.,在美國事找不到事的,美國中學幾時輪到吞吞吐吐的中國人來教?聽起來都是博士,注定學非所用。”此后卻不再會張愛玲談及構想這篇小說的事。

宋淇1991年8月31日致張愛玲:“住的題目處理,我告知了你比來財務狀態,應當使你心思輕松不少,不用為了殺蟲的事再揮霍時光,年夜可乘此刻把心中醞釀多時已久的短篇小說寫出來,還可有幾年風景。說誠實話,你的作品自1976《張看》以來,《悵惘記》、《海上花》、《續集》、《余韻》都是應用出土的舊作,拼集而成,那時后來你正為‘捫虱’弄得走頭[投]無路,假如再不抖擻一番,就此萎謝,not with a bang,but with a whimper[不是嘭的一響,而是噓的一聲],太惋惜了。你并沒有‘江娘才盡’,此刻恰是重振你說故事的人的位置的良機。你的《小說集》是‘王牌’,但《秧歌》、《赤地》、《半生緣》發賣都上佳,由於是fiction[小說],《密語[謠言]》是第一本散文集,銷路也不錯。《張看》曾經很委曲,其余更自檜[鄶]以下,《續集》又拿《五四遺事》(先見《悵惘集[記]》)重登一遍,真是急形急狀之至,無怪讀者都避之若浼了。《海上花》是花了不少血汗的,這本書惋惜只要多數人能觀賞。嚴厲說起來,最后幾本書完整仗你前作的余威,不該該出,但總不克不及一片空缺。《對比集[記]》能夠吸引一部份‘看張’的人,但又是歪路左道,不像成年夜器的樣子。準繩是只需是小說,並且帶點老派的講情節的故事。你的散文近年來也只要《談吃》是力作,放在《續集》中也起不了感化。實在,中西文壇沒有人是以寫散文傳世的,有之,則要到英國十九世紀和晚明小品作家中往找了。臺、港的紅作家以女性居多,都是寫情節小說的。我歷來不看,但小市平易近都爭著看,有什么話可說。”張愛玲1993年1月6日致莊信正:“別的還有幾篇故事要寫。”這是今朝所見她最后一次提到仍有寫小說的打算,但是終于未能完成。

從傅雷寫《論張愛玲的小說》一文起,張愛玲即被批駁為作品題材狹窄,但是終其平生,未必不曾盡力予以衝破,所著《秧歌》《赤地之戀》便是例子。《同窗少年都不賤》后半部門佈景移至美國,描述趙玨與恩娟在這里的生涯,際遇,較之此前諸作誠為值得留心的變更。張愛玲1979年12月8日致宋淇佳耦:“像Mae[鄺文美]說的‘午夜夢回’的時辰,我耿耿于心的就是有些想寫的美國佈景的故事沒寫。黑白又是一回事,不外這點故事對于我是主要的。”1988年8月30日致宋淇佳耦:“《謝幕》小說的重要內在的事務是兩個party[聚首],戰后上海片子公司接待曹禺從重慶回來,加年夜演《雷雨》后的雞尾酒會。”可知也有一部門內在的事務產生在美國。比擬之下,《美男人》顯然完整是個“美國佈景的故事”,重要人物也是《同窗少年都不賤》兩位主人公那類第一代華人移平易近,並且異樣寫的都是作者本身以外的事。惋惜此篇未能寫出,否則這一特點真可回為“早期作風”了。

張愛玲沒有寫出《美男人》,寫出的是前引宋淇信中提起的《對比記》。這也是她最后時代獨一有點分量的作品。在通訊中,張愛玲往往在議論《美男人》的同時說到《對比記》,終極則舍彼取此。而她這番寫作有個契機,即皇冠打算為其出書選集。宋淇1987年6月22日致張愛玲:“皇冠比來深深領會到你作品的重量,尤其在臺灣,深刻各階級,復為各女作家的model[模範],大師都已認你為作家中的作家,多年來就是沒有舊書出書,銷路一直可以保持水準以上。所以他們預計從頭排過,出全新的版本,開本比今朝稍年夜,如許一來,投資相當浩蕩,遠比不上坐吃現有的版本,盼望在版權上有新的協定,使他們有保證。”1989年12月3日致張愛玲:“皇冠想出你的選集,到此刻為止只要十冊,瓊瑤是44冊,連於梨華都有十數冊,你到此刻為止的十冊雖是double digit[兩位數],不免難免冷酸一點,所以動頭腦動到片子腳本上往。”張愛玲1990年4月22日致宋淇佳耦:“以前劉紹銘編英文小說全集,志清代向我借用一張照片。我用膠帶封在拍照館用的硬紙夾內寄往,告知他只此一張,請叫他們特殊小心。后來志清寄還給我,沒用硬紙夾,裝在太小的年夜信封里,塞得太緊,很多皺裂縫,我很是痛心。有些照片那時拍了就都說不像我。也可以看出沒怎么化裝,是角度題目。歸正是我器重的我的一部份。出選集可以登個‘回想展’,從四歲起,加上notes[筆記],藉此保留,否則早晚全沒了。過天往倉庫拿了寄來,你們看附在哪本書上,也許有助銷路。”她寫《對比記》的動機,也就藉此萌發。而在書中選用自家照片,還可追溯到更早她起手編集《續集》的時辰:“《重訪邊城》很長,倒不是湊字數,也感到扯得太遠,往失落一部份,可是就膚淺得多,仍是要放歸去。此刻又擱下了。……《重訪》文內提起舊事,又有《卷首玉照及其他》(幾篇委曲能用的舊作不收出來白送了盜印者,由他人代出也不成話),所以準備拔出幾頁老照片,從四歲起。”(1983年10月10日致宋淇佳耦)

張愛玲1990年6月6日致宋淇佳耦:“往倉庫取回老照片,發明一張1955來美進境證,不測之喜。真是查不收支籍記載,至多可以從頭請求進籍。照片良多——以前寄來的一張不準備用——這section[部門]可以叫‘老拍照簿’。附注有繁有簡,成為一篇‘對影散記’——或‘對比記’?正在寫。”宋淇同年6月30日致張愛玲:“信中說找到照片,很為你興奮。《對比記》的名字似比《對影散記》好(‘散記’給沈從文的《湘行散記》用失落了)。同《美男人》都值得寫,漸漸來好了,不用性急,到了我們這age group[年紀段],一切都要慢半拍。”張愛玲8月2日致宋淇佳耦:“我一向在趕寫這篇《對比記》,……此次掛號寄來四包照片,最小的一包是我母親的一張,由於破損(見memo[備忘錄]第一段),很難包裝,最好原封轉寄往,不消拆看了,省點事。這張年夜部份是衡宇內景,剪失落一截沒關系,我沒剪,讓他們美工部剪共享空間比擬好。照片太多,拔出書內又會太厚,只能出單行本,就叫《對比記》。臺灣報上登過李噴鼻蘭的自傳,似乎在臺灣曾經平反了。假如提起她仍是招罵,也就隨它往了。”宋淇8月14日致張愛玲:“昨日收到航空掛號寄來鉅細四只信封,里面滿是舊照片,因信封是特制的,經拆開檢視后,內在的事務完全無損。……寫到這里郵差送來你八月二日寫就、八月九日寄出的信和《對比記》,對比相遲了一天。”至此《對比記》曾經交稿,并假想印成“單行本”。8月16日張愛玲致宋淇佳耦:“書名我想改為《張愛玲面面不雅》。”宋淇1990年9月8日致張愛玲信附前一日致陳皪華信,此中有云:“告知你一個好新聞,張愛玲比來完成了一本書,原名《對比記》,現更名《張愛玲面面不雅》,計照片五十四幀,每幀均有闡明,有些只是講人物、地址、時光的簡略闡明,有些長達數百至千字以上,等于是小品文,風格似《謠言》,張愛玲筆觸處處可見。最可可貴的是那些照片,文美和我見到那時的照片也不算少,但盡無這般洋洋年夜不雅的一套,此中服裝、道具、佈景、氛圍還有汗青價值,況且人物是愛玲的父親、母親、姑姑、本身、弟弟,仿佛從書中走了出來。文字約共二萬字。我此刻先要本身細讀一遍,代她再檢閱校對一過,然后等她有無更改,年夜如書名,小如內在的事務(曾經來了第一批,撤換四張稿紙),再行寄上。”此后張愛玲仍有補充修正,但該書至此已大略完成。

由《對比記》所開啟的張愛玲的“早期作風”,再次退回到有關本身出身與經過的事況的追想之中——加高低面要談的《愛憎表》與散文《小團聚》就加倍顯明,似乎是此前所著The Fall of the Pagoda(《雷峰塔》)、The Book of Change(《易經》)和小說《小團聚》的余響。不外此次她寫的不是虛擬作品,而長短虛擬作品,從某種意義上講,近乎為那幾部小說寫“本領”。但是她再也沒無機會從這種追想中走出來了。

張愛玲1990年8月16日致宋淇佳耦:“《中國時報》轉錄發載校刊上我最厭惡的一篇英文作文,一看都沒看就扔了,可是《愛憎表》上填的最愛好愛德華八世,需求說明是由於辛潑森夫人與我母親同是離婚婦。準備再寫段后記加在書末,過天寄來。”《中國時報》轉錄發載《明報月刊》1990年7月號註銷的陳子善《雛鳳新聲——新發明的張愛玲“少作”》一文有云:“該期[指《鳳藻》1937年年刊]的中文部還有一個‘先生運動記載,關于高三’專欄,此中註銷一項題為‘一碗什錦豆瓣湯’的專題查詢拜訪成果。所謂‘豆瓣’,是對三十五位結業生的愛稱。這項查詢拜訪提出六個考試‘豆瓣性情’的題目,分辨由每位‘豆瓣’用一句話作答。”此即張愛玲所謂“愛憎表”。她同年10月21日致宋淇佳耦:“此刻先寫一篇《填過一張愛憎表》,很長,附錄在《面面不雅》末。”12月23日致宋淇佳耦:“擱了些時沒寫的長文(暫名《愛憎表》)把《小團聚》內有些早年資料用出來,與照片有關。作為附錄有點尾年夜不失落,我想書名仍是用《張愛玲面面不雅》,較能涵蓋一切。”此后便不復說起《愛憎表》了。1991年1月18日致宋淇佳耦:“《張愛玲短篇小說集》書名此刻又改回來了,這本舊書再叫《張愛玲面面不雅》確是太自我收縮,使人起惡感,仍是恢回復復興名《對比記》。”《愛憎表》僅存未完成的草稿,經馮晞乾收拾,2016年7月頒發于《INK》第十二卷第十一期。此中引言與“最怕逝世”“最恨有天賦的女孩太早成婚”兩節較完全,此內部分則殘破零星,據引言可知,尚擬寫“最愛好愛德華八世”和“最愛吃叉燒炒飯”。文章寫得細膩,舒徐,分歧于昔時《雷鋒塔》“里面的母親和姑母是兒童的不雅點看來,太幻想化,欠真正的”(1964年5月6日致宋淇佳耦),乃是站在當下態度回想舊事。

此前宋淇曾持久是張愛玲寫作的積極介入者,但是此刻他病了。宋淇1991年1月2日致張愛玲:“明天早上我約了皇冠的代表麥成輝君前來,當面交接圖和文。……我進病院后不知何時才幹出院,請你直接和皇冠陳皪華通訊,我無從插手並且也力所不及。以后要管也管不了。”同年2月4日致張愛玲:“有關書名和《對比記》的事,請你本身和皇冠聯絡接觸,因自生病以來,外事一概不聞問,這是第一封信。”及至1992年8月22日,鄺文美更同時致信張愛玲與陳皪華:“外子宋淇今朝患充血性心臟衰竭,遵醫囑靜養,不再聞問外事。張愛玲密斯有信及慶祝皇冠四十周年特稿亦不敢轟動。茲代轉來稿,以后懇請兩位直接通信聯絡接觸,以免耽擱,切盼諒解是幸。”此后他們的通訊——鄺文美更多替換宋淇成為此中一方——觸及張愛玲寫作之事多出缺漏,相干前因後果也就難以厘清。我讀宋以朗編《紙短情長:張愛玲往來手札集Ⅰ》《書不盡言:張愛玲往來手札集Ⅱ》,感到遺憾的是未將現存張、宋二人與皇冠平鑫濤、陳皪華、方麗婉等人的通訊全數附錄于后,——假設這部門內在的事務夠多,甚至應當零丁收拾出書。盡管如平鑫濤所說:“張愛玲的生涯樸實,寫來的信也是簡略至極,為了不增添她的困擾,我寫曩昔的信亦是言簡意賅,電報普通,連客套的問候都沒有,真恰是‘正人之交淡如水’。”(彭樹君《瑰美的傳奇,永恒的停格——訪平鑫濤談張愛玲著作出書》)可是對于完全清楚張愛玲的寫作史,生怕仍為不成或缺的資料。

張愛玲1991年5月27日致宋淇佳耦的信中,提到她告知皇冠編纂方麗婉,“只需責備集內原稿部份(兩篇自序、《對比記》書中兩篇長文)讓我自校一遍”。同年7月,皇冠開端陸續出書《張愛玲選集》。每冊前勒口印有“張愛玲的作品”,計十五種,最后是“15小團聚”,而《對比記》不在其列。這里說的《小團聚》不是本來那部小說,而是以此為標題寫的散文。此前,張愛玲1990年1月9日致宋淇佳耦:“就連正在改寫的《小團聚》也相當費事,改了又改,奇慢。”假設是指散文《小團聚》的話,那么開端寫作此篇尚在《愛憎表》甚至《對比記》之前。

張愛玲1991年8月3日致莊信正:“每次搬場總要丟失落點最怕丟的工具——此次是正在寫的一年夜卷稿子,由於怕壓皺,與一包原封未拆的新被單放在一路。小搬場公司的人偷被單一并拿了往,連同地址簿等等。”同年8月13日致宋淇佳耦:“我每次搬場都要丟失落點要緊工具,由於太累了沒頭腦。此次是寫了一半的長文,怕壓皺了包在原封未啟的一條新被單一路,被小搬場公司的人偷新貨物一并拿走了,連同住址簿。只好憑記憶再寫出來,歸正原來要改。《對比記》一文作為自傳性文字太膚淺。我是竹節運,年少四年一期,全憑我母親的往來分界。四期后又有五年的一期,期末港戰回來與我姑姑團圓作結。幾度小團聚,我想正在寫的這篇長文與書名就都叫《小團聚》。全書原名《對比記》我一向感到uneasy[拘謹],仿佛不敷生意眼。這里寫我母親比擬soft-focus[委婉]。我想她rather this than be forgotten[不愿忘卻這些]。她本身也一向想寫她的生平。這篇工具仍然用《愛憎表》的格式,輕松的散文題裁,剪裁較易。”10月12日致莊信正:“搬場后忙著添置工具,由於全扔了,燈都沒有,很是未便,所以一個多禮拜后才發明稿子遺掉,再查也必定早給扔了。歸正原來要改,憑記憶寫出來,不外多費點事。”

這里無妨稍作回納:1991年7月皇冠出書《張愛玲選集》時,原定包含《對比記》和另一篇在內的那本新著,書名已由《對比記》改為《小團聚》,即所列“15小團聚”是也。同年蒲月張愛玲說的“《對比記》書中兩篇長文”,此中一篇是《對比記》,另一篇應當曾經由《愛憎表》換作散文《小團聚》。張愛玲只說散文《小團聚》“這篇工具仍然用《愛憎表》的格式”,兩篇在內在的事務上是什么關系則不得而知。不外可以或許斷定,它們都“把[小說]《小團聚》內有些早年資料用出來”,——也許從某種意義上講,“早期作風”覆蓋在小說《小團聚》未能問世的暗影之下。同年七八月間散文《小團聚》曾經寫到一半,但卻失慎遺掉,只好從頭再寫。張愛玲1992年7月8日致夏志清:“我出選集還有幾篇工具要寫。”應當包含這篇在內。1993年1月6日致夏志清:“為了出選集寫的一篇長文迄未寫完。”同日致莊信正:“我正在寫的一篇長文還不到一半。”說的都是散文《小團聚》。

《瑰美的傳奇,永恒的停格——訪平鑫濤談張愛玲著作出書》有云:“張愛玲寫作多年的散文作品《小團聚》畢竟未能出書,則是一件令人遺憾且憐惜的事。原來,她已應允,《小團聚》能夠于一九九四年仲春‘皇冠四十周年慶’時註銷,也可與《對比記》合集出版。可是她寫作此書的進度很是遲緩,重要的緣由是她的安康狀況時好時壞,讓我們也深感憂心,是以不忍敦促。她先后來信表現:‘……《對比記》加《小團聚》書太厚,書價太高,《小團聚》生怕年內也還沒寫完。仍是先出《對比記》。(一九九三年,七月三旬日)……’‘……欣聞《對比記》將在十一月后頒發。……《小團聚》必定要盡早寫完,不會再對讀者食言。(一九九舞蹈教室三年,十月八日)……’‘……《小團聚》來歲盡對沒有,等寫得有點端倪了會延遲來信告訴。不外您不克不及拿它當樁事,內在的事務同《對比記》與《密語》而較深刻,有些讀者會視為炒冷飯。(一九九三年,十仲春旬日)……’也許,從她來信中的字里行間,可以得知一些訊息,能夠《小團聚》是她的某部門自傳,能夠她已寫成一半,能夠已在完成階段,能夠……最后仍是不及問世,委實令人扼腕長嘆。”從所摘錄的函件中約略可知該稿的寫作停頓情形。

1993年11月至1994年1月,《對比記》連載于《皇冠》第四七七期至第四七九期。1994年6月,《對比記》由皇冠文明出書無限公司出書。該書包含兩部門,一是《對比記》,一是《散文六帙》,即《羅蘭不雅感》《被窩》《關于〈傾城之戀〉的誠實話》《‘嗄?’?》《草爐餅》和《笑紋》。《笑紋》系比擬新的作品,1993年3月頒發于《皇冠》第四六九期。《羅蘭不雅感》等三篇則是陳子善挖掘的張愛玲舊作,1993年5月1日從頭刊載于《結合報》副刊。張愛玲同年6月9日致蘇偉貞:“《寫〈傾城之戀〉的誠實話》我不記得有這篇工具。對于這些舊作惡感甚深,可是無法不准,請盡管登。先問我,我曾經非常承情了。”(蘇偉貞著《長鏡頭下的張愛玲:記憶·手札·出書》一書卷首影印)《散文六帙》若何編進《對比記》,張愛玲與皇瑜伽場地冠編纂或曾有會商,然無從知曉。張愛玲留下一篇為《笑紋》所作的后記,寫于1994年5月以后,不知為何沒有編進書中,生前亦未頒發。《對比記》一書前勒口印的“張愛玲的作品”,為“15對比記”“16愛默森全集(譯作)”,已無《小團聚》。《愛默森全集》于1995年5月出書,所列“張愛玲的作品”與《對比記》雷同。

從現已公表的張愛玲函件中,可以獲得她持續寫散文《小團聚》的一些信息。1994年9月11日致《結合報》副刊陳義芝:“她[指蘇偉貞]信上說起《聯副》《皇冠》合刊《小團聚》事,請轉告痖弦師長教師,以后《小團聚》當然仍照宋淇傳授本來的設定,在《聯副》《皇冠》同時註銷。《對比記》因照片太多,有些極小,零零星碎,宋淇恐易遺掉,徑寄皇冠(詳見《癢》Ⅱ),所所以破例。不外《小團聚》與《對》是同類性質的散文,內在的事務也一樣,只較深刻,盼望不使痖弦師長教師掃興。”(《長鏡頭下的張愛玲:記憶·手札·出書》卷首影印)所云“《癢》”,指1993年12月28日《結合報》副刊所載張愛玲的文章《編纂之癢》。1994年10月5日致莊信正:“我正在寫的《小團聚》內在的事務仝《對比記》,不外較深刻。”同年12月8日致宋淇佳耦:“這本書[指《對比記》]沒什么情節可改編影視,除了引《孽海花》部份。作為我的列傳,一看《小團聚》也頓然改不雅。等寫完了《小》要講明不簽合同,還照以前的合約。”聯合張愛玲所說“《對比記》一文作為自傳性文字太膚淺”和“作為我的列傳,一看《小團聚》也頓然改不雅”來看,其以自傳為重要載體的“早期作風”,應當更充足地表現于散文《小團聚》,惋惜終其平生,此稿未能完成。

張愛玲1992年2月25日致宋淇佳耦信中談及立遺言事,有云:“《小團聚》小說要燒燬。”1995年9月8日,她被發明在洛杉磯居所去世。后事系由林式同摒擋。莊信正著《張愛玲來信箋注》云:“她往世后林式同于同年十月十八日在德律風上告知我,他見到《小團聚》有兩種手稿。”張愛玲1976年3月18日致宋淇佳耦:“昨天剛寄出《小團聚》,當晚就想起來兩處需求添改,沒措施,只好又在這里附寄來兩頁——每頁兩份——請代抽換本來的這兩頁。以后萬幾回再三有要改的,我直接寄給皇冠,言明來不及就算了。”1979年7月21日致宋淇佳耦:“《小團聚》(翻查幾處,曾經看出很多處所寫得很是壞)女配角改學醫,……”都闡明除宋淇處存有一份張愛玲寄往的小說《小團聚》的手稿——即我們后來所見到的——外,張愛玲本身也保存一份。所以林式同所說“兩種手稿”,能夠一份是已完成的小說,一份是未完成的散文;假如張愛玲本身曾經將那份小說稿燒燬了,則有能夠是兩份分歧版本的散文稿。無論若何,可知張愛玲逝世后,散文《小團聚》的手稿依然存在。

林式同作《有緣得識張愛玲》云:“張愛玲往世后,各方反映的熱鬧水平,真是年夜出我料想之外!心想治理她的遺物,義務可不輕,眼前擺著的這些函件手稿和衣物,不警惕給什么人拿往,又會高文文章,如許我的罪惡,可洗也洗不清了。我特殊謹嚴,依照遺言,把一切工具,所有的寄給宋淇佳耦,不得有所漏掉!”可知這一環節不曾產生題目,散文《小團聚》的手稿曾經寄給宋淇佳耦。

但是馮晞乾作《〈愛憎表〉的寫作、重構與意義》云:“外界一向猜想,宋家的遺稿中還躲著一篇《小團聚》散文,連宋以朗本身也不斷定有沒有,此次收拾《愛憎表》,正好順帶廓清這個疑團。照今朝狀態來看,遺稿中并沒有一篇完全的《小團聚》散文,即便有一些初稿,也長短常零星的。”

在蘇偉貞著《長鏡頭下的張愛玲:記講座場地憶·手札·出書》中看到兩段相干記錄。第一段是:“我在二〇〇三年三月求證皇冠出書刊行人平云,他闡明宋淇佳耦依張愛玲遺言及他們清楚的張愛玲,做出幾項較年夜決議:一,將張愛玲已完成的《小團聚》文稿燒燬。二,未完成的文稿不得頒發。三,已完成的《知青下放》(‘Reeducational Residential Hsia-fang”)僅供保留。”第二段則提到“一九九五年張愛玲安靜逝往,遺言履行人林式同,將張愛玲遺物分裝十余個中型紙箱運交噴鼻港給繼續者宋淇。一九九六年仲春,終年出書張愛玲著作的皇冠出書團體平鑫濤與平云特地前去噴鼻港,造訪宋淇商討張愛玲遺物處置事宜。宋淇考量張愛玲在臺灣有很多讀者,決議‘選擇臺灣為張愛玲遺物最后的居所’、‘除了張愛玲部門私家手札和衣物予以保存’,其余遺物于仲春底運到臺灣,交給皇冠。……那時宋淇佳耦依張愛玲遺言及他們清楚的張愛玲作出幾項較年夜決議”如此,此中列的三項決議與前引第一段所列如出一轍,只是在第一項后有云:“依據平云表現,張愛玲曾以小說體寫完《小團聚》,因不滿足而不曾頒發。后來以散文重寫,可是只完成部門。平云稱張愛玲生前特殊寫信給宋淇,吩咐在其逝世后‘燒燬’未完成的《小團聚》。是以《小團聚》沒有以小說或散文情勢頒發的能夠了。”

假設所言無誤,那么被燒燬的是“未完成的《小團聚》”,即張愛玲最后一個時代一向在寫的那部散文作品;而張愛玲囑托宋淇佳耦(“《小團聚》小說要燒燬”)和宋淇佳耦囑托皇冠(“將張愛玲已完成的《小團聚》文稿燒燬”)燒燬的小說《小團聚》卻保留了上去,亦即2009年由皇冠文明出書無限公司出書的那本書。該書版權頁標明“著作完成時光-1995年”,現實上小說《小團聚》完成于1976年。行文至此,心中真乃百感交集:喜者小說《小團聚》得以幸存,且已公之于世;悲者作者念念不忘的散文《小團聚》不復存乎六合之間。

Related Posts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